自然科学网
注册|登录
路边的野菇别乱采
发布日期:2018-09-09 16:10:30
    野生蘑菇由于味道鲜美,口感宜人、营养丰富,而深受人们的喜爱。但是,在这些外表诱人的野生蘑菇中,却有一部分是有毒的。虽然在众多的野生蘑菇中,有毒蘑菇所占的比例并不高,但是,一旦食入以后,轻则引起过敏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等,重则对肝肾等人体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,甚至直接导致死亡。因此,不熟悉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食用。一旦发现身体不适,应该立刻就医。

    野生蘑菇的毒性根据品种不同而不同,甚至会因人而异。有些具有剧毒,有些毒性较弱,有些在加热煮熟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毒性。下面是常见的一些被认为是有毒的野生蘑菇。在野外遇到的话,千万不要食用。

    1、致命白毒伞 毒性:剧毒
    致命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,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,极易引起误食。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,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。这些毒素对人体肝、肾、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,可致使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,死亡率高达95%以上。
    致命白毒伞菌体幼时卵形,后菌盖展开成伞状,白色。菌盖直径4—7cm ,凸镜形至平展形,白色,但中部奶油色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至近白色,较密。菌柄长7—9cm ,粗0.5—1cm ,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,白至近白色,基部膨大,近球形。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,薄,膜质,白色,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。菌托肥厚呈苞状。菌托薄,膜质,内外表面白色。

    致命白毒伞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,一般与树根相连。在河北、吉林、江苏,福建、安徽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均有分布。



白毒伞:剧毒


    2、铅绿褶菇 毒性:剧毒
    铅绿褶菇又名铅青褶伞,属环柄菇类,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。由于铅绿褶菇有较多的相似种,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,具有很强的欺骗性。因此常常成为蘑菇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。铅绿褶菇所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,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,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,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,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。
    铅绿褶菇担子果大,白色。菌盖直径5-25 cm,半球形、扁半球形,中部稍凸起,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,逐渐裂为鳞片,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,边缘渐少或脱落,后期近平展。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,松软。菌褶初期污白色,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,离生,宽,不等长,褶缘有粉粒。菌柄长10-28cm,粗1-2.5cm,圆柱形,污白色至浅灰褐色,纤维质,表面光滑,菌环以上光滑,环以下有白色纤毛,基部稍膨大,内部空心,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,干时气香。菌环膜质,生菌柄之上部。孢子印带青黄褐色,后呈浅土黄色。孢子光滑,具明显的发芽孔,宽卵圆形至宽椭圆形。
    铅绿褶菇夏秋季群生或散生,喜于雨后在草坪、蕉林地上生长。多分布于广东等地。



铅绿褶菇:剧毒
    
    3、网孢牛肝菌 毒性:致幻
    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神经精神毒素,降低血压、减慢心率、引起呕吐和腹泻,还可致瞳孔缩小。另外,牛肝菌属中的某些种类含有致幻素,中毒后表现为幻觉、谵忘,特别是小人国幻觉为其特征,还可以有精神异常。



网孢牛肝菌:致幻

    4、大鹿花菌 毒性:较强
    大鹿花菌又名鹿花蕈或河豚菌,是我国境内常见毒蘑菇之一。食用未处理的鹿花菌可以致命,中毒的症状包括在食用后几小时出现呕吐及腹泻,接着是头昏、昏睡及头痛。严重的可以导致昏迷,5~7日后可能会死亡。毒性因人而异,不可食用。
    大鹿花菌的子实体中等大,体型小至中型,形状呈不明显的马鞍形,微皱,黄褐色。菌盖直径8.9~15cm,菌柄圆柱形,菌柄长5~10cm,粗1~2.5 cm,圆柱形,较菌盖色浅,平坦或表面稍粗糙,中空。

    大鹿花菌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,多分布于中国的吉林、西藏等地区。




大鹿花菌 :较强

    5、赭红拟口蘑 毒性:因人而异
   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,其毒性因人而异,部分人误食此菌后,往往产生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炎病症。
    赭红拟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。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。浅砖红色或紫红色,甚至褐紫红色,往往中部浮色。菌盖直径4-15cm。菌褶带黄色,弯生或近直生,密,不等长,褶缘锯齿状。菌肉白色带黄,中部厚。菌柄细长或者粗壮,长6-11cm,粗0.7-3cm,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,内部松软後变空心,基部稍膨大。
    赭红拟口蘑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,群生或成丛生长。分布于我国台湾、甘肃、陜西、广西、四川、吉林、西藏、新疆等地区。



赭红拟口蘑 毒性:因人而异

    6、白毒鹅膏菌 毒性:极毒
    白毒鹅膏菌主要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。在鹅膏菌中毒事件中,主要起作用的是鹅膏毒肽。鹅膏菌毒素毒理作用机制,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定性的结论,鹅膏毒肽主要抑制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活性。中毒以潜伏期长为特点,潜伏期可长达6-24小时甚至可达48小时,毒素毒性强而且稳定,初期表现为胃肠症状,胃肠症状过后为假愈期,在假愈期内毒素开始破坏内脏器,主要对肝、肾、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极为严重。之后进入精神症状期,往往会出现肝昏迷现象。患者多以肝功能衰竭致死。死亡率高达90%,甚至100%。轻者可进入恢复期,一般10-20天后恢复正常。
    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,纯白色。内部实心或松软,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,菌环生柄之上部。

    白毒鹅膏菌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,分布于我国河北、吉林、辽宁沈阳、江苏、福建、安徽、陜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山西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

白毒鹅膏菌 :极毒

    7、毒鹅膏菌 毒性:极毒
    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、鬼笔鹅膏、蒜叶菌、高把菌、毒伞。在国外还被称为“死亡帽”。此菌极毒,菌体幼小的毒性更大。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。中毒死亡率高达50%以上,甚至100%。对此毒菌中毒,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。
    毒鹅膏菌子实体一般中等大。菌盖表面光滑,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,表面灰褐绿色、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,菌柄白色,细长,圆柱形,基部膨大成球形,内部松软至空心。菌托较大而厚,呈苞状,白色。菌环白色,生菌柄之上部。
    毒鹅膏菌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。在南方的江苏、江西、湖北、安徽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区。

毒鹅膏菌 :极毒


    8、蛤蟆菌 毒性:致幻
    蛤蟆菌又叫捕蝇菌、毒蝇菌、毒蝇伞等。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,产生剧烈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及精神错乱,出汗、发冷、肌肉抽搐、脉搏减慢、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,头晕眼花,神志不清等症状。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。
    蛤蟆菌子实体较大。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。
    蛤蟆菌原生于欧洲大陆、亚洲及北非。在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,有一种被称作“神蘑菇”的真菌类植物,名叫蛤蟆菌。这种植物被用在宗教仪式中,在祭祀时由祭司带领进食神蘑菇,过后,人们很快就会出现各种幻觉、幻想,仿佛进入一个美丽的神界。此外,在远东西伯利亚的西部和北部,通古斯人和雅库特人也有吃“神蘑菇”的习俗和仪式,而且沿袭至今。



蛤蟆菌 :致幻

    9、细环柄菇 毒性:因人而异
    此种有的记载可食,但有人认为有毒,不可轻意采集食用。
    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,菌盖直径3-7cm,初期半球形、後呈扁平且中部凸起,污白色,中央有褐色鳞片,向边缘有短条纹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,离生,稍密。菌柄柱形,向下渐长,长4-8em,粗0.3-0.6cm,白色,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,质脆。
    细环柄菇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,群生或散生。分布于:黑龙江、广东、吉林 、山西、江苏、云南、香港、青海、新疆 、西藏。

   

细环柄菇 毒性:因人而异

    10、摩根小伞 毒性:剧毒
    摩根小伞又名大青褶伞,内含肝脏毒素、神经毒素、胃肠毒素和溶血四种毒素,食用后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,并且死亡率相当高。
    摩根小伞子实体大,白色。菌盖直径5-30厘米,半球形,扁半球形,后期近平展,中部稍凸起,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,逐渐裂为鳞片,顶部鳞片大而厚,呈褐紫色,边缘渐少或脱落,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,松软。菌褶离生,宽,不等长,初期污白色,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,褶缘有粉粒。菌柄圆柱形,长10-28厘米,粗1-2.5厘米,纤维质,表面光滑,污白色至浅灰褐色,菌环以上光滑,环以下有白色纤毛,基部稍膨大,内部空心,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,干时有香气。菌环膜质,生柄之上部。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,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,可食用。
    摩根小伞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,群生或散生。分布于我国香港、台湾、海南等地。



摩根小伞 :剧毒

    11、细褐鳞蘑菇
   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。夏秋季生林中地上。该菌有毒,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,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。



细褐鳞蘑菇

    12、毛头鬼伞
    子实体较大。春至秋季在田野、林缘、道旁、公园内生长,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。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,与草菇争养分,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。该蘑菇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,还含有腺嘌呤,胆碱,精胺,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。食后可能引起中毒,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。



毛头鬼伞

    13、半卵形斑褶菇
    子实体一般中等。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、马粪上单生或群生。此菌有毒,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。



半卵形斑褶菇 毒性:致幻

    14、毒粉褶菌 (毒性:极毒)
    个头大,长得粗壮,子实体较大,头戴着中间向上凸起污白色“帽子”,长到一定时期还会将“帽子”边撑到开裂。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,有时单个生长。有毒,不可食。误食中毒后,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,有时长达6小时,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、呕吐,腹痛、腹泻、心跳减慢、呼吸困难、尿中带血,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。



毒粉褶菌 :极毒

    15、介味滑锈伞
   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。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,单生或群生。有强烈的芥菜气味,口尝有辣味。有毒,不宜食用。



介味滑锈伞:有毒

    16、粪锈伞
    子实体一般较小。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。怀疑有毒,不可食。



粪锈伞:疑似有毒

    17、美丽粘草菇
    子实体中等大,白色。菌托苞状而大。夏秋季生林中地上,单生或群生。有毒,不可食用。



美丽粘草菇:有毒

    18、毛头乳菇
    子实体中等。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。此种蘑菇有毒,含胃肠道刺激物。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。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。



毛头乳菇:有毒

    19、臭黄菇
    子实体中等大。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,煮洗后食用。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。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甚至精神错乱、昏睡、面部肌肉抽搐、牙关紧闭等症状。一般发病快,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。



臭黄菇:有毒,煮洗后可食,但最好不要食用

    20、白黄粘盖牛肝菌
    子实体较小。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。食后往往引起腹泻。



白黄粘盖牛肝菌:可引起腹泻等,不能食用

    21、粉红枝瑚菌
   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,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,形似海中的珊瑚。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,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。菌肉白色。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,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。不宜采食,食后往往中毒。



粉红枝瑚菌:有毒

    22、毒红菇 毒性:极毒
    外形:外观与红菇相近,但其子实体一般较小。菌盖5—9厘米,扁半球形,后变平展,老时下凹,粘,光滑,浅粉红至珊瑚红色,边缘色较淡。有棱纹,表皮易剥离。习性: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。中毒症状: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。如剧烈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严重者面部肌肉抽搐或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死亡。



毒红菇 :极毒

    23、黄橙盖鹅膏菌 毒性:极毒
    外形:中等大小,初期为卵形,菌盖呈白色,略带黄橙色,菌柄有白色的鳞片,基部有白色的菌托。习性:生于栎树林下。中毒症状:含有鹅膏毒肽类毒素。



黄橙盖鹅膏菌 :极毒

    24、簇生沿丝伞 毒性:剧毒
    外形:长得小,喜欢抱团生长在腐烂的木头桩旁,全身黄色,头顶常戴着锈褐或红褐色的“帽子”。习性: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。中毒症状:别看长得不起眼,误食后麻烦可不小,会引起呕吐、恶心、腹泻等胃肠道不适,严重者还会有死亡的危险。



簇生沿丝伞 :剧毒

    25、小毒蝇鹅膏菌 毒性:有毒
    外形:个头小,“帽子”不上凸反而下凹,颜色还分两个,“帽檐”处多为浅黄或米黄色,越到“帽子”中间颜色越深。习性:有“苍蝇杀手”之称,苍蝇对其毒性十分敏感,杀死力强。中毒症状:会发生恶心,呕吐等症状。



小毒蝇鹅膏菌 :有毒

    26、点柄臭黄菇 毒性:有毒
    外形:身材中等,“脾气”却不小,有腥臭气味,还带点辣味。不光戴着黄褐色的“帽子”,浑身还粘嗒嗒的。气味难闻还不低调,伞盖上还长着黑色的“青春痘”。中毒症状: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胃肠不适。



小毒蝇鹅膏菌 :有毒

    27、假灰鹅膏 毒性:微毒
    外形:中等大小,菌盖呈灰白色,表面有放射状条纹,菌柄基部有袋状的白色菌托。习性:生于栎树林等阔叶林下。毒性:含有微量鹅膏肽类素等,还是以谨慎为好。



假灰鹅膏 :微毒

    28、锥鳞白鹅膏菌 毒性:微毒
    外形:通身白色,头不大,“肚子”却不小。“帽子”上带有三角锥形的鳞片,“帽檐”处还向里卷,长到一定时期身上略微带点黄色。习性:这种蘑菇虽然“湿身”时表面有点粘,但受伤之后却很坚强,坚持不变色。中毒症状:这种蘑菇有记载可食用,不过因含有微量鹅膏肽类素等,还是以谨慎为好。



锥鳞白鹅膏菌 :微毒

    29、格纹鹅膏 毒性:微毒
    外形:身形大中小不等,头戴浅灰色、褐灰色相对较平坦的“帽子”,“帽子”越往中间颜色越深,还带点纤丝花纹。习性:有时散生,有时喜欢“抱团”长在一起。中毒症状:在有些地区的市场上被作为食用菌出售,但它含有微量鹅膏肽类毒素,采食的时候还是小心为妙。



格纹鹅膏 :微毒

    30、灰鹅膏菌 毒性:微毒
    外形:个头较大,身穿瓦灰色或灰褐色“衣服”,伞柄处光滑无环,底部却有个大大的“盘托”。中毒症状:一般认为可食用,但也有中毒情况发生。中毒后一般发病较快,头昏、胸闷算轻的,也有中毒严重的情形发生,因其毒素不明,采食时需特别加以注意。



灰鹅膏菌 :微毒

    31、赭盖鹅膏菌 毒性:加热后可食
    外形:身材中等,全身“带鳞”。头戴浅土黄色或浅红褐色的“帽子”,半球形的“帽子”上长着不少鳞片,酷似标准的圆柱体的“伞柄”周围也布满了鳞片。习性:习惯独居,多散生或单生。中毒症状:这种蘑菇中含有溶血性物质,加热后会遭破坏,所以不能生吃。



赭盖鹅膏菌 :有毒

    32、毒伞(Amanitaphalloides)
    真菌门、担子菌纲、伞菌科、毒伞属。也叫绿帽菌。子实体伞状,菌盖宽3~11厘米,表面具光泽,有不明显的放射状隐条纹,棕褐色、烟灰褐色、暗绿色等,有时稍粘。菌肉白色。菌褶白色稍密。菌柄白色,圆柱形,脆,空心,光滑或有细毛,有时有花纹,基部膨大,长5~18厘米,粗0.6~2厘米。菌环白色膜质,生菌柄上部,下垂,环上有纵条纹。菌柄基部的菌托大型苞状,白色。孢子近球形或卵圆形。产于江苏、安徽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等地,6~9月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。极毒,含毒伞肽和毒肽,损害肝、肾、心、肺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等。发病慢,潜伏期数小时至1天,病死率高。经小白鼠试验,每公斤体重用干品20克的提取液腹腔注射,死亡率为60%左右。



毒伞:极毒

自然科学网| 网址:http://www.zrkxw.com | 工信部备案:蜀ICP备16005447
联系电话:15813899709 | Email:xl2008-001@163.com | QQ:3225521527